白皮书

  • 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疫情冲击下的复苏新曙光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 多,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疫情是一堂生动的数字化培训课,也是 强劲的数字化加速器,工业时代历经百年形成的生活方式、经济体系、 治理模式,因为新冠疫情造成的困难而加速变革,可能成为人类从工 业经济到数字经济演进的重要分水岭。 疫情冲击下,面对经济恢复、国际格局重塑等挑战,各主要国家 纷纷加快政策调整,更加聚焦科技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 业链重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促进绿色化发展等,全球数 字经济正向全面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加速前进。 全球数字经济在逆势中实现平稳发展。2020 年,测算的 47 个国 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 32.6 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 3.0%,占 GDP 比重为 43.7%,产业数字化仍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占数 字经济比重为 84.4%,其中,第三产业引领行业数字化融合渗透,一 二三产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 8.0%、24.1%和 43.9%。 发达国家数字经济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力更强。2020 年,从规模 看,发达国家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24.4 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 74.7%, 是发展中国家的约 3 倍。从占比看,发达国家数字经济占 GDP 比重 为 54.3%,远超发展中国家 27.6%的水平。从增速看,发展中国家数 字经济同比名义增长 3.1%,略高于发达国家数字经济 3.0%的增速。 美中德日英数字经济快速发展。2020 年,从规模看,美国数字 经济蝉联世界第一,规模达到 13.6 万亿美元,中国位居世界第二, 规模为 5.4 万亿美元。从占比看,德国、英国、美国数字经济在国民 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占 GDP 比重超过 60%。从增速看,中国、爱 尔兰、保加利亚等国数字经济快速增长,其中,中国数字经济同比增 长 9.6%,位居全球第一。 各经济体依托自身优势形成特色数字经济发展道路。中国立足产 业基础并发挥市场优势,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互促进;美国依托持 续领先的技术创新,巩固数字经济全球竞争力;欧盟以数字治理规则 的领先探索,打造统一的数字化生态;德国依托强大制造优势,打造 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英国完善数字经济整体布局,以数字政 府建设引领数字化发展。 全球围绕数字经济关键领域加快部署、推动发展。在技术赋能方 面,以 5G 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快速演进,并加 速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应用场景迸发。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制造业 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金融科技等服务业数字化快速成长,推动传统 产业新兴裂变和升级演进。在数据与安全方面,各国加快推动数据开 发利用及市场化流通,同时,全球网络安全部署升级,带动网络安全 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 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算 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力,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对推动科技进步、促进行业数字化转型以及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 重要的作用。算力已成为全球战略竞争新焦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 重要引擎,全球各国的算力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2020 年我国算力在逆势中加速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算力规模持续扩大,算力结构不断演化。2020 年我国算力依然 保持蓬勃发展态势,规模达到 135 EFlops,同比增加 48 EFlops,在 全球疫情背景下,我国算力依然保持 55%的高位增长,高于全球增 速约 16 个百分点,有效支撑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算力结构 上,基础算力依旧是主力,智能算力增长迅速,占比已超过 40%, 成为算力快速增长的驱动力。 算力环境日益优化,应用需求不断提升。一是,持续优化的网 络环境为算力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一方面网络带宽不断提升,2020 年全国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增长 11%,助推算力的跨区域调度,另 一方面 5G 覆盖率不断提升,加速云边端算力的协同。二是,不断 提升的算力投资为算力发展提供动力,我国 IT 支出规模达到 2 万亿, 增长 7.3%。三是,我国消费和行业应用算力需求增长迅猛,互联网 依然是最大的算力需求行业,占整体算力近 50%的份额,电信、金 融领域对算力的应用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算力助推经济增长,各地加快发展步伐。2020 年我国以计算机 为代表的算力产业规模达到 2 万亿元,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 1.7 万 亿元,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 6.3 万亿元,即在算力中每投入 1 元, 将带动 3~4 元经济产出。全国各地算力发展步伐加快,京津冀、长 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整体算力发展处于领先水平,其中,算 力规模方面,北上广及周边省份地区表现较为突出,北京、广东、 上海位列前三,均超过 15 EFlops;算力环境方面,四大城市群拥有 较好的网络支撑、算力投入等环境条件;算力应用方面,东部沿海 省份消费及行业应用需求较大,对算力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 加快发展算力,是我国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构建“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我国高度重视算力 发展,明确提出布局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启动实施“东数 西算”工程,构建国家算力网络体系。在需求与政策的双重驱动下, 全国各地大力推进算力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算力应用的发展。 本白皮书系统研究我国算力发展状况,结合算力发展特点和重点影 响因素,建立算力发展指数,全面客观评价我国各省份算力发展水 平,以促进算力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算力应用的发展,加强 我国各地区算力的协同联动,为全国及各省份算力发展政策制定提 供有力支撑。 当然,白皮书仍有诸多不足,恳请各界批评指正。

  • 《区块链即服务平台BaaS白皮书(1.0版)》
  • AI框架发展白皮书(2022年)

    AI 助力当前经济社会步入智能经济时代。世界正在进入以新一 代信息技术驱动发展的重塑时期,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作为其中重要的使能技术,对激活实体经济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 “头雁效应”,对构筑国家科技影响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人工智能 成为了全球各国新的科技热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重要抓 手与着力点。未来十年是全球发展数字经济、迈入智能经济社会的黄 金发展期,着力发展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将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壮大、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提供强大牵引力。 AI 框架是智能经济时代的操作系统。作为人工智能开发环节中 的基础工具,AI 框架承担着 AI 技术生态中操作系统的角色,是 AI 学术创新与产业商业化的重要载体,助力人工智能由理论走入实践, 快速进入了场景化应用时代,也是发展人工智能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之 一。随着重要性的不断凸显,AI 框架已经成为了人工智能产业创新 的焦点之一,引起了学术界、产业界的重视。 在此背景下,白皮书致力于厘清 AI 框架的概念内涵、演进历程、 技术体系与作用意义,通过梳理总结当前 AI 框架发展现状,研判 AI 框架技术发展趋势,并对 AI 框架发展提出展望与路径建议。由于 AI 框架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们对 AI 框架的认识还有待持续深化, 白皮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 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

    “十四五”时期是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 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制造业是实体 经济的基础,深入贯彻落实“三新一高”要求的重要落脚点在于持续推 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言,基础在县域, 薄弱在县域,希望也在县域,这更加需要县域工业在加快新旧动能转 换、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 展现更大作为。 县(市)和市辖区两类县级行政单位覆盖了我国绝大部分县域1, 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其中,县(市)是“新四化”建设的交汇落 脚点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其经济正在成为支撑高质量发 展的新增长极;市辖区则更多代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情况,在工业布 局、配套产业、管理模式和制约因素等方面与县(市)都有所不同。 本报告针对两类主体,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顺应新发 展格局,结合各自特点,分别进行了工业竞争力评价分析,旨在挖掘 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工业发展的典型经验示范,形成带动引领 效应。此外,为更好地把握最新动向和热点问题,本报告在综合评价 基础上新增专题篇,聚焦创新主体的培育与发展。创新作为引领发展 的第一动力,在推动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愈加凸显。为此, 本年度专题篇以县(市)样本为切入点,首先开展创新竞争力评价, 继而深入剖析创新主体的发展态势,发掘典型经验模式,为县域创新 本报告分三篇,第一篇是 2021 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发展报 告,系统梳理面临的五大新契机,展示评价理念及结果,描摹工业百 强县(市)的发展图景,总结掣肘问题,提出促进县域工业高质量发 展的对策建议。报告显示:百强县(市)是我国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 极,工业强支撑作用显著,东部省份的数量和梯队位阶保持双领先, 城市群引领带动加速,苏浙数量领跑各省份,合计占据半数,南方省 份的数量有所增长;百强县(市)创新动能加快蓄积,投资结构持续 优化,内外开放迈向高水平,共同富裕程度居于全国前列,内需潜力 加速释放,区域战略地位凸显;但也存在区域分化态势未有显著性扭 转、创新生态的培育基础薄弱等问题。 第二篇是 2021 年中国工业百强区发展报告,分析市辖区工业发 展新征程,展示工业百强区评价理念及结果,总结工业百强区的发展 新亮点,并提出对策建议。报告显示:苏粤继续保持数量领先优势, 浙闽亦保持在两位数高位;工业百强区正在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先 锋军”,工业质效提升的“加速器”,激活创新的“策源地”,城乡融合 发展的“强动力”。 专题篇是创新力量年度洞察。在创新竞争力综合评价基础上,基 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创新型上市企业的数据,分析县域创新 主体的区域分布、行业类型、培育模式等发展态势,最后针对关键问 题提出对策建议。

  • 长寿时代城市居民财富管理白皮书

    长寿时代城市居民财富管理白皮书

    2022-05-09和讯,泰康人寿
    • 长寿时代
    • 城市居民
    • 财富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 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位。经济的发展促进了 整个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和积累,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不断上升。近 年来,伴随我国金融机构和理财平台的迅猛发展,全民理财时代到 来。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人口结构变化,“房住不炒” 政策环境形成,存款利率持续下降等,居民在存款和住房方面的资 产配置上升趋势减缓,财富配置迎来拐点。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 65 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达到 1.9 亿人,占比达 13.5%,中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社会,养老形势严峻。 同时,一方面,为缓解养老压力,国家正加速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加快养老体系第三支柱的建设发展;另一方面,近年来居民养老意 识不断提高,养老保险需求上升。长寿时代也是财富时代,人们需 要对养老生活资金进行提前规划和管理,既要长期稳健,又要加速 累积,未来,在国家大力推动以及居民需求不断增长下,我国养老 体系第三支柱产业必将迎来快速发展。

  • 车辆高精度定位白皮书
  • 中国无线经济白皮书

    进入 21 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 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 构。以无线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推动世界 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无线技术作为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关键基础,成为全球各国科技创新的重 点领域。随着无线技术应用日趋广泛,频谱资源战略地位进一步凸 显。 《中国无线经济白皮书》首次定义了无线经济的概念并测算了 其规模,认为无线经济是以无线电频谱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无线 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无线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 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与治理模式 的经济形态。 无线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 年规模已超 3.8 万 亿元,占我国 GDP 比重约为 3.8%。尽管 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 情极大的冲击了全球经济,但无线技术快速演进升级以及创新应用, 促使无线经济逆势增长。 无线产业稳步快速发展。2020 年无线产业增加值规模超过 2.3 万亿元,占无线经济规模的 61%,是无线经济发展的基石和主导。 重点领域无线产业保持较快发展态势,无线技术快速迭代促进电子 信息制造业企稳回升,移动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收入及利润保持较 高增速。 无线赋能作用愈发显现。2020 年无线赋能增加值规模超过 1.5 万亿元,占无线经济规模的 39%,成为无线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动 力。随着无线技术在传统行业加速融合,无线技术不断赋能制造业、 民航、铁路、气象、应急、轨道交通、水上等行业和部门发展,无 线赋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将愈加显现。 无线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持续创新频率资源管理,不断提 高频率资源管理效能,出台了 5G、车联网等无线产业的多个相关政 策,为无线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利用无线技术建设“数字政府”,从 中央到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都得到 显著提升。 此外,《中国无线经济白皮书》分析无线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并 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以期为我国无线经济发展和行业管理提供决 策参考和依据。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 人工智能白皮书(2022年)

    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 合,是释放数字化叠加倍增效应、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构筑综 合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当前,人工智能加快向各产业渗透,正在 促进新兴产业之间、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以及技术与社会的跨 界融合发展。在“十四五”开端,全面梳理人工智能的发展态势,具 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本白皮书重点从人工智能政策、技术、应用和治理等维度进行 了阐述。政策层面,国内外不断强化人工智能的战略地位,推动释 放人工智能红利。技术及应用层面,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 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开始探索落地应用;工程化能力不断增强, 在医疗、制造、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持续深入;可信人工智能技 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此同时,治理层面工作也受到全球高度关 注,各国规制进程不断加速,基于可信人工智能的产业实践不断深 入。 总体来看,本白皮书认为人工智能逐步进入新的阶段,下一步 的发展方向,将由技术创新、工程实践、可信安全“三维”坐标来 定义和牵引。具体来看,第一个维度突出创新,围绕着算法和算力 方面的创新仍会不断涌现。第二个维度突出工程,工程化能力逐渐 成为人工智能大规模赋能千行百业的关键要素。第三个维度突出可 信,发展负责任和可信的人工智能成为共识,将抽象的治理原则落 实到人工智能全生命流程将成为重点。 由于人工智能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 所未有,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白皮书中存在 的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 2022抖音电商新锐美妆品牌白皮书

    2022抖音电商新锐美妆品牌白皮书

    2022-05-10抖音电商
    • 新锐美妆品牌
    • 抖音电商

    人类的创造性,建立在其对“美”的不断追求上。随着科技进步与互 联网的普及,世界各地文化与审美不断交融,社会对美的理解也渐趋 多元。浓墨重彩的烟熏妆是美,清秀干净的少女感妆容也是美;高鼻 深目的小V脸是美,明眸皓齿的娃娃脸也是美。人们在对自身一颦一笑 不断修饰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并终于明白美丽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做 最好的自己。 于是来自每个爱美者的个性化需求将美妆产品的功效无限延伸,健 康、礼盒、定制......消费者将越来越多的希望赋予到美妆产品中,这也 驱动美妆行业不断走在创新路上。 本报告以使我们更精致的美妆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消费新趋势 下,消费人群及消费理念实现了怎样的变迁、行业内的新锐美妆品牌 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与挑战。